台灣特有種~台灣叢樹鶯






拍的影片上傳後無法作用,請點開上方eBird右方的聲音。


作為台灣特有種鳥類的一員,比起帝雉或藍鵲那些羽色美麗的國寶鳥,台灣叢樹鶯很少被提起,算是知名度不高的鳥。

五月初的一趟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之旅,沿途叢樹鶯鳥鳴不絕,卻不見鳥蹤,第二天在往南華山途中的一株杜鵑樹上,終見芳蹤,獨特的鳥叫聲,"答答滴"
近似電報的鳴唱聲,很難忘記。

樸素的褐色加上善於躲避,這種中等大小的鶯很難找到,但找到時很好辨識。大致沒有花紋,但部分個體可能喉部有條紋。在中高海拔森林和林緣繁殖,冬季降遷至較低海拔;在茂密灌叢的底層活動。

台灣特有種~五色鳥

 



又是桑葚的季節,在平地即可看到的五色鳥正在大快朵頤。
五色鳥有著鮮豔的羽色,彷彿敲木魚的獨特叫聲,非常容易辨識。






台灣特有種鳥類~ 台灣紫嘯鶇



看照片作畫是一種高效率的方式,不用花時間到野外尋鳥就可以畫上好幾幅。若從來沒見過本鳥就下筆,風險也不小,為什麼?

照片照騙啊!

早期看到生動的照片就能吸引下筆,一直到在山上看到本尊後發現,照片顏色與本鳥有些差異。沒見過的鳥,當然是照著照片上的顏色畫啊,但有兩種風險,純屬非專業攝影者的心得:

  1. 攝影者選擇的參數會影響顏色,例如白平衡、加艷、銳利度、飽和度、PS等等,雖然不至於紅色變成綠色,但畫出正確的顏色才是我的目的,也才不會誤導觀者。
  2. 攝影者並無刻意調整參數,透過光學鏡頭,羽毛的光澤在不同角度與光線下顯示出的顏色與實際有些許差異。這隻紫嘯鶇就是例子,照片看起來像banding blue or cobalt blue,實際上的羽毛比較像indigo or dark blue.
另外也發現,其它作品上的ochre, yellow bwn,拍起來卻像gold ochre.

後來堅持上山下海找鳥,看過真實的鳥與棲地再作畫,即便以自己拍的照片為參考,也能因實際看過本鳥在下筆時調整色彩。以前畫錯的也沒有白費,轉化為進步的養分。

大多數的紫嘯鶇羽色,是偏暗的,例如下面這隻在阿里山拍的:






台灣特有種鳥類~紋翼畫眉



個人很少見到的鳥種,清楚見到本尊只有兩次。
牠喜歡在濃密樹上、草叢間活動,背景右邊的遠景畫上密林,前景為陽光穿透林間、傾洩而下的間隙光與蕨類。

2019年的個展,藏家好友仔細把所有作品看了好幾回,最後選定這件,她認為這件風格不同以往,她很喜歡。或許是前面超過100多隻鳥的累積經驗,有了一丁點的進步吧!
十年磨一劍,進步沒有捷徑,只有多畫!






在野外,除了拍風景、鳥類、植物,也會拍一些棲地生態照,一些不起眼的松蘿、地衣、蕨類、苔癬、樹皮紋路等,作為參考,畢竟寫實創作就是要有所本啊!


幾年前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賞毛地黃,馬路上躺著一隻可能被路殺的鳥,下車停看,是一隻羽毛非常漂亮的鳥,令人惋惜又遺憾,當時並不知道牠是紋翼畫眉。





台灣特有亞種~青背山雀




 
美麗的青背山雀至今畫了三件作品。
第一件作品的鳥還可以,但邊飾有些小細節沒注意,空間感怪怪的,毀了。
一年後,鳥系列作品均採用同款的骨瓷圓盤,索性再畫一次,一組大小兩件。簡單的構圖,純粹表現鳥的姿態。

有時候,主題畫得還可以,背景、盤緣的設計或者裝飾搭配的不盡人意,又或者在創作過程疏忽,例如沾了太多painting oil導致流釉、以為不要的釉料都清乾淨了,卻還有沒注意的......族繁不及備載。所以完成一件自認滿意的作品得要天時地利人和。

第一件青背作品


青背山雀小檔案:
羽色漂亮的青背山雀,鳴聲悅耳婉轉且富變化,又名綠背山雀,是普遍的特有亞種鳥類,只有在寶島臺灣才見得到。體型嬌小可愛,身長 12 公分,頭部除了左右臉頰各有白斑外,其餘均為黑色帶有藍色光澤;腰及尾上覆羽灰色,翼黑褐色,各羽外緣藍色,覆羽上有二條白色橫紋;腹部為深黃色,中央並帶有黑色的縱帶。雌鳥的黑縱帶較窄,而雄鳥的縱帶則較寬;嘴為黑色,腳為鉛色。


特生中心的標本

攝於大雪山林道

攝於武陵農場